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江汉经济论文搜索(江汉大学论文)(6)

来源:江汉论坛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12-1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左宗棠于光绪七年(1881年)正月回到北京,奉命主管兵部事务。九月出任两江总督。光绪十年(1884年)七月,法国侵略者袭击福建马尾军港,炮轰福建船政局,

左宗棠于光绪七年(1881年)正月回到北京,奉命主管兵部事务。九月出任两江总督。光绪十年(1884年)七月,法国侵略者袭击福建马尾军港,炮轰福建船政局,同时骚扰。清廷-对法宣战,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、督办福建军务。十月,左宗棠抵达福州,积极布防,组织“恪靖援-”东渡,为抵抗法国侵略作出贡献。光绪十一年(1885年)七月二十七日,左宗棠在福州病逝,临终口授遗折道:“迄未大伸挞伐,张我国威,遗恨平生!”死后谥文襄,生前奏稿、文牍和诗文,由其子孙辑成《左文襄公全集》。

郭嵩涛

郭嵩焘介绍:

郭嵩焘(1818年—1891年),乳名龄儿,学名先杞,后改名嵩焘。字筠仙,号云仙、筠轩,别号玉池山农、玉池老人,湖南湘阴城西人。晚清官员,湘军创建者之一,首位驻外使节。 道光二十七年(1847年)进士,咸丰四年(1854年)至咸丰六年(1856年)佐曾国藩幕。同治元年(1862年),被授为苏松粮储道,旋迁两淮盐运使。同治二年(1863年)任广东巡抚,同治五年(1866年)罢官回籍,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讲舍讲学。光绪元年(1875年),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,不久出任驻英公使,光绪四年(1878年)兼任驻法使臣,次年迫于压力称病辞归。光绪十七年(1891年)病逝,终年73岁。 但在传统功名的道路上,郭嵩焘走得并不顺利。虽然他在道光十七年(1837年)考中举人,但道光(1838年)、道光二十年(1840年)接连两次到北京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,而曾国藩却在道光(1838年)考中进士。在失意中,他只得接受友人的推荐,于道光二十年(1840年)到杭州给浙江学会。

光绪二年(1876年)冬,郭嵩焘率副使刘锡鸿等随员30余人启程赴英,在伦敦设立了。光绪四年(1878年)兼任驻法公使。 赴英途中,郭嵩焘将沿途见闻记入日记《使西纪程》,盛赞西方的政治制度,主张应研究、学习。后该书寄到总理衙门,不料遭到顽固派的攻击、漫骂,直到郭嵩焘去世,该书仍未能公开发行。 郭嵩焘到达英国后,非常留意英国的政治体制、教育和科学状况,访问了学校、博物馆、图书馆、报社等,结识了众多专家学者,并以六十高龄潜心学习外语。还将考察心得不断寄回国内,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。 光绪三年(1877年)七月时,郭嵩焘与守旧顽固的副使兼驻德公使刘锡鸿发生激烈。刘锡鸿暗中对郭多加诋毁,指责郭嵩焘有“三大罪”: “游甲敦炮台披洋人衣,即令冻死亦不当披。” “见巴西国主擅自起立,堂堂天朝,何至为小国主致敬?” “柏金宫殿听音乐屡取阅音乐单,仿效洋人之所为。” 刘锡鸿还公然在中扬言:“这个京师之内都指名为的人,我肯定不能容下他。”并又密劾郭嵩焘罪责“十款”,极尽罗织诬陷之能事。刘锡鸿指责郭嵩焘的罪状,不仅是鸡毛蒜皮,而且都合乎国际礼仪,并可印证英人所说郭为“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”的称誉无误。国内顽固派亦强烈响应,翰林院编修何金寿参劾他“有二心于英国,想对英国称臣”等语。 黯然归国 光绪三年(1877年)八月,郭嵩焘出于保护华侨利益考虑,上奏清廷,建议在华侨集中的各埠设领事以护民,该建议得到清廷赞赏,翌年,即在新加坡、旧金山、横滨等地设立领事馆,以维护海外华侨的权益。同年十月十六日应英国工厂主的邀请,访问了在伦敦附近的电力厂。 在英国,郭嵩焘目睹英国国内的禁毒措施,不禁感慨万千,两次上疏要求严禁,并提出具体建议。郭嵩焘还从中外交涉日益广泛的现实出发,建议总理衙门编纂《通商则例》发给各省并各国驻华公使,使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有所参本。总理衙门接受了建议,后来虽未编成《通商则例》,但翻译了大量西方法律规章备用。 郭嵩焘出使期间,还处理了相当多的具体外交事件,并接待了第一批海军留学生,与严复等建立了友谊。因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,分寸合度,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,给驻在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,以致郭嵩焘卸任回国时,英、法两国政府均依依难舍。 郭嵩焘蛰居乡野后,仍然关心国家大事,经常就时事外交上疏朝廷、致书李鸿章等重臣。晚年在湖南开设禁烟会,宣传禁烟。郭嵩焘一直保持着大年初一赋诗一首以纪年的习惯。光绪九年(1883年)正月初一,65岁的郭嵩焘在纪年诗中写道:“眼前万事随云变,镜里衰颜借酒温。身世苍茫成感喟,盛衰反复与谁论?” 光绪十七年(1891年),郭嵩焘病逝,终年73岁。他去世后,李鸿章曾上奏请宣付国史馆为郭嵩焘立传,并请赐谥号,但未获朝廷旨准。清廷上谕再次强调:“郭嵩焘出使外洋,所著的书籍,颇受外界争议,所以不为其追赠谥号。”

文章来源:《江汉论坛》 网址: http://www.jhltgw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2/561.html



上一篇:江汉经济英语论文参考文献(江汉经济英语论文
下一篇:江汉大学医学院和海南医学院哪个好(江汉大学

江汉论坛投稿 | 江汉论坛编辑部| 江汉论坛版面费 | 江汉论坛论文发表 | 江汉论坛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江汉论坛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